- 超聲波硬度計核心優勢和使用注意事項[2024/09/19]
- 金屬探傷儀[2024/09/19]
- 維氏硬度試驗的分類和試驗力選擇[2020/06/09]
- 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等硬度對照表和換算方法[2020/06/09]
- 金屬材料硬度基礎知識[2020/06/09]
走進時代集團 聽時代人講述“時代”的故事
說起聯想,大家耳熟能詳。說起時代集團,對于非專業的人來說卻是非常陌生。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把它與IT大咖相提并論?答案很簡單,迄今為止,中關村保留下來的有30年歷史的企業,除了鼎鼎大名的聯想外,剩下的就是由董事長彭偉民和總裁王小蘭共同創辦的時代集團。
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彭偉民就把振興民族工業品牌作為自己的使命。經過32年的不懈努力,時代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中國最大、制造能力世界第一的試驗機及焊接設備現代化制造基地,海內外近千個經銷機構和分公司的產業集團,這一切的動力都源于彭偉民、王小蘭那一代創業者的理想。
七月的北京酷熱難耐,記者頭頂烈日走進位于中關村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時代集團,負責接待記者的是時代集團執行副總裁、北京時代之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唐榮。他是公司的元老之一,1988年加入時代集團,也是一個最能理解時代靈魂,全面了解公司發展情況的人。
走進時代集團辦公大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展廳里擺放著的各式產品,“這是由濟南時代試金公司生產的試驗機”接著,他又一一向記者介紹了時代集團的智能儀器產品。他走到幾臺數字化焊接設備前停下腳步說: “當別人還停留在萌生研發智能焊機的階段,我們的產品已經成功推向市場,再加上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為下一步實現智能工廠打下基礎。”
從展廳出來,記者隨唐榮來到一個小型會議室,跟隨他的回憶,一幅時代集團的奮斗畫卷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憑5萬塊
憑5萬塊錢創業
穿越時空隧道,鏡頭拉回到1984年。在改革開放之初,內陸地區開始涌現出第一代 “下海”創業者的身影。當時,深圳正在搞特區建設,而北方還沒有任何創業的沖動和欲望。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彭偉民和王小蘭扔掉鐵飯碗,成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技術咨詢服務公司,憑5萬塊錢,帶領著一批科技人員,創辦了時代集團的前身,也是北京中關村地區成立最早的機電行業領域的高科技制造企業。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搞一個咨詢公司,以技術轉讓為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唐榮說, “在引進國外技術的過程中,彭總和王總發現了一批特別適合中國產業發展的產品,當時中國還沒有,進口又太貴,這其中包括公司最早引進,并開始生產的里氏硬度儀。”
據介紹,當時中國正在發展工業現代化,大量的設備需要這種檢測儀器,而進口一臺卻要一萬多元,當時一般專業技術人員的月工資才一二百元,上萬元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在1986年的一個展覽會上,當看到一家國外公司生產這個產品后,認為自己也能干,于是就開始在國內自主創新生產,還申請了專利。到1988年做出了第一臺時代里氏硬度儀產品后,國家通過鑒定,列為替代進口產品,從此,中國就不再批量進口這種里氏硬度儀了。 “我當時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外方談判,彼此相互融合。”唐榮說。憑借這款產品,時代集團當年就盈利一百多萬元。淘到了第一桶金,又嘗到了搞實業帶來的甜頭和好處后,企業又多了新的發展空間。
頂住壓力上逆變焊機
雖然機械工業設備,在工程建設等方面是常見的設備,但是對于非專業的普通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即使是這樣,時代焊機卻常常連同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奧運鳥巢等大型的工程被大家所熟知。
唐榮告訴記者,在公司最初進入逆變焊機領域時,彭偉民董事長用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 “在那個時候,中國當時的焊接企業,還在利用傳統技術,基本都處于一種破產關門狀況,從我們自己分析認為,這種逆變焊接技術有可能因為它的技術含量高,組裝生產快捷,硬件成本比較低,而且又節能和環保,所以如果能做好,將來在焊接這個行業會做出貢獻。”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我國傳統機電行業大批企業虧損、甚至倒閉的背景下,彭偉民通過參加北京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的籌備工作,在創業初期就確定了,逆變焊機將作為企業新的主攻方向。當時正是中國焊機行業最低谷的時期,彭偉民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打擊,堅持上這個并不被國內焊接行業專家,包括國外焊接行業同行看好的高新技術產品。逆變焊機最大的特點是可靠、節能、適應性強。
唐榮說: “彭總那個時候給我們的一個思路就是,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我們把逆變焊機當中的近百個技術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列一個表,一件一件地解決。當90個問題解決到60個、20個,最后就剩10個問題的時候,那這批產品的技術肯定走向成熟了,現在全國焊接行業都已經接受了時代公司倡導的的逆變技術。”
隨著逆變焊機的研制成功,時代集團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實現了從咨詢公司到大規模產品制造的第一次跨越,企業也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重組濟南試金坐穩頭把交椅
到了2003年,并購重組成為了這一年中國國企改革的關鍵詞。這時,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具有50多年歷史的濟南試金試驗機廠,就成了時代集團戰略重組的首要目標。
唐榮說: “在重組濟南試金這件事上,彭總獨具慧眼。當時我們只是做前期的市場調研,而彭總考慮的卻是并購后,能否全面提高時代集團在材料檢測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
實事求是地說,在當時民企收購國有企業成功的案例很少。國有企業的人員能不能接受民企市場經濟下的管理思想,他們的干部或者說員工,對于這種民營的經濟的管理理念能不能認同,都是收購后要面臨的最大問題。
當時,彭偉民頂住巨大的壓力。他認為,收購濟南這個廠子,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嘗試,盡管時代集團在便攜式檢測儀器和焊接設備方面有了一些規模,同時又收購了一個上市公司,但大家也希望把這個企業做得更大一些,并購也許是個捷徑。
在重組前,濟南試驗機廠已經是一個國內最大的試驗機生產企業。由于國有企業機制不靈活,管理體系滯后,再加上產品更新速度慢,廠房破舊,人員多,效率低,負擔重,使得企業在后期的經營過程中非常困難。 通過兩地政府的牽線搭橋,雙方經過溝通與探討協商后,不到半年就簽訂了并購重組協議。
時代集團在當時國內便攜式儀器領域已經是第一品牌了,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但是在材料試驗機方面還是個空白,兼并濟南試金后,不僅完善了產品產業鏈,還輕松實現了從便攜儀器到大型檢測儀器領域的跨越,給企業今后的發展帶了新空間。
據唐榮回憶,當時為了考慮員工的感受,連并購這個詞都不敢說,只能說重組。記得當時接下這個企業的時候,彭總就立下了軍令狀:不會帶大量的人員去替換現有人員。為此,時代集團只有彭偉民一個人只身前往。在他眼里,國有企業的這批干部也是難得的人才。彭偉民堅信,用他的管理思想能夠影響這批干部。
國企重組與企業文化整合,勢在必行,國有企業重組改革也是大勢所趨。作為濟南市十大國有企業之一,也是全國儀器儀表行業的骨干之一。濟南試金的員工們還不能接受一下子從國有鐵飯碗到民營企業的巨大轉變。彭偉民和他的團隊,做的最艱難的事情是轉變大伙幾十年來固有的大鍋飯思想。
彭偉民通過宣傳 “自我設計、協同工作、創造卓越”的企業文化,提出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工資能升能降。 “這三條在我們民營企業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在國有企業這個問題就很大:干部是能升不能降,人員是能進不能出,所以彭總進駐企業以后首先就是希望能把這方面有所改變。”唐榮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的濟南時代試金公司已經完全變成一個現代化的企業。人員也從兼并之初的一千多人,通過各種方式分流,優化到現在的400多人。企業搬進了濟南長青開發區,建設成現代化的工業園,生產線換成一條龍式的數控設備,添置了最先進的環保鑄造爐,無任何污染的噴漆生產線,熱處理設備也全是進口的。同時,還建設了先進的數控加工車間。通過這一系列升級改造,濟南時代試金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試驗機制造基地,人均效益大大提高,坐穩行業頭把交椅。
截至目前,在試驗機產業里,已經創造出了好幾個國際領先,國內第一。如完全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研制出來的直徑15米的大型盾構材料實驗機,這是完全可以載入中國建筑史冊的;再如高鐵軌道及道岔動態實驗機項目、研究院所定制的超大型壓剪試驗機等,這些都是時代集團參與的國家 “十二五”科技攻關項目。
唐榮告訴記者,每周兩次往返于北京和濟南之間,對于已年逾古稀之年的彭偉民董事長來說,已經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了。但是,他卻為建設世界最大的試驗機生產基地,最大的焊機生產基地,一直堅持這樣做,并甘之若飴。如今由彭偉民主導的時代試金試驗機工業園已經完成,焊機工業園初現規模。
開發機器人向智能化工廠邁進
近年來,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相繼推出工業4.0以及工業強基計劃,我國也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由制造向“智造”轉變來勢洶洶,這也成為時代集團下一步發展的主旋律。
唐榮告訴記者,前不久,時代集團和寶鋼聯合設計生產了一套自動化檢測設備,也是冶金行業第一臺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檢測裝置。此前,從國外進口一臺這種智能設備將近400多萬美元,而這臺國產設備才100多萬元。利用這臺智能自動化設備,寶鋼制定了一套行業內的自動化檢測標準。隨著這臺設備的問世,標志著時代集團正式從智能制造向智能化工廠邁進。
在集團員工的眼中,彭偉民是一個具有敏銳眼光和自信果斷處事風格的人。3年前,當他提出要自主開發工業機器人的企業發展方向時,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想法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在決定開發機器人產品之初,彭總帶著我們走了一條非常艱苦的路,就是從機器人的本體和控制器開始,完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的技術,從這個角度上,切入到這個領域,”唐榮說。“當時他說這句話的時候,面對的就是幾個從學校剛出來的博士生,再就是一位有機械設計經驗的技術帶頭人。就是這么幾個人,我們提出來,我們要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而且在全國幾乎沒有人干成的整體機器人和它的控制器,確實讓大家覺得還是有點癡人說夢。”
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或是惡劣危險環境下的作業。1969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用21臺工業機器人組成了焊接轎車車身的自動生產線。此后,各工業發達國家都很重視研制和應用工業機器人。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邁進,最先得到應用的就是在點焊、弧焊、裝配、搬運等各種用途的工業機器人,并實施了一批機器人應用工程,時代機器人的成功,為彭偉民建立世界最大的焊機產業化基地奠定了基礎。
隨著我國從勞動密集型向現代化制造業方向發展,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尤其焊接機器人的保有量,占到世界工業機器人總保有量的69%,但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卻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除了眾多歷史原因,造成制造業水平低下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對工業機器人產業認識和定位上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唐榮說: “當時很多人都勸我們別搞,但彭總卻堅持認為,我們可以建成世界制造能力最強的一個試驗機制造企業,再加上多年的檢測儀器研制經驗,對自動化本體設計、控制器、控制系統還是比較熟悉的,那我們做機器人也沒有問題。” 正是源于彭總的執著,時代人的拼搏,通過兩年的研發,焊接機器人、試驗機機器人,現在正式投產進入市場應用了。
說到這里,唐榮感慨萬千: “現在回想起來,早期的時代集團真是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所有的辦公場所都是租的。現在,集團整個凈資產近20億元,年銷售額6億多元,真是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 但是由于身處傳統制造業,受短期市場下行影響,近年發展還不是很快。”
唐榮透露,下一步時代集團將采取強強聯合的方式,參與搭建中國自己的工業以太網以及智能工廠建設,真正實現依托智能制造、機器人、云技術,實現技術跨界,為企業在未來發展中獲取新的機遇。
- 時代TIME5210A自動里氏硬度測量系統[2024/10/18]
- 在線全自動洛氏硬度試驗機TIME H1110C[2024/10/09]
- TIME6479在線全自動布氏硬度測試系統 [2024/09/29]
- TIME5631智能超聲波硬度計[2024/09/19]
- TIME1350相控陣超聲波檢測儀[2024/09/14]
- 時代TIME3226智能粗糙度儀[2024/07/26]
- 時代TIME5150里氏硬度計[2024/07/17]
- THRT-150J全自動洛氏硬度計[2024/07/10]
- TMVP-1數顯顯微維氏硬度計[2024/07/10]
- 時代TIME3231/3233粗糙度儀(輪廓儀)[2024/03/12]